木片网 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低碳经济 查看内容

我国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探讨

2014-8-22 14:49| 发布者: 易普信息| 查看: 274| 评论: 0

  一、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现状

  1.适应世界能源格局变化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潮流下,世界范围内能源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,大国能源战略出现新动向,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明显。

  一些发达国家把节能放在比开发能源更为优先的地位,制定了工业、交通、建筑领域的节能和能效目标,如欧盟已制定到2020年节能20%的目标。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中附件Ⅱ国家2005年~2011年GDP增长了5.3%,但能源消费量却下降了6.6%。

  2.加快转变发展方式。近年来,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,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,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强。2012年,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10%左右,但能源消费量已达36.2亿吨标准煤,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0%左右,且仍在持续增长。

  “十一五”以来,能源消费年均增加约2亿吨标准煤,占世界能源消费增量的90%以上。超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能源生产安全问题,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。

  3.维护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、实现绿色崛起。2012年,我国煤炭净进口2.7亿吨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;天然气进口比例达29.5%;石油进口比例达58%,超过美国(48%)。

  据全球碳计划组织的年度分析报告,2012年,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了创记录的350亿吨,比衡量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基准年1990年高出58%。根据2013年的经济活动估计,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会增加2.1个百分点,达360亿吨。其中,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中有70%来自中国。

  二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问题

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,强力推进节能减排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加快调整能源结构,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取得了积极成效,能耗强度持续下降。

  “十一五”时期,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.1%,相应节约能源6.3亿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。“十二五”前3年,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9.03%,相应节约能源3.5亿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亿吨以上,为完成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  2013年上半年,对2012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考核结果表明,列入试点的10个省(直辖市)2012年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平均幅度约9.2%,高于全国总体降幅(6.6%),广东、湖北、北京、天津、上海和云南等试点省市超额完成了2012年度及“十二五”累计目标任务,其他试点地区碳强度完成情况也显著好于同类地区。

  同时,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:

  1.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明显。我国“富煤、贫油、少气”,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份额。2013年,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2.1%。其中,煤炭产量37亿吨,增长1%左右;原油产量约2.1亿吨,增长约2%;天然气产量1170亿立方米,增长约9%。虽然完成了节能减排的目标,但与经济下行明显有较大关系,经济发展中高碳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。

  2.推进能源体系变革任务艰巨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能源总需求量将持续增加,未来二三十年内能源需求量仍将比2010年增长1倍左右,其后才有可能趋于饱和。

  在当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数较小的情况下,化石能源消费仍会持续增长,能源结构的改善也会相对缓慢,而CO2排放仍会持续增长。我国只有加大能源变革的力度,才能使CO2排放峰值时间尽可能地早于能源消费峰值时间,从而实现低碳转型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3.法律政策有待完善,责任机制尚需健全。目前,我国法律体系在环境标准、环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不足。

  同时,环境执法领域中存在着有法不依、执法不严、违法不究的现象。环境税收政策也有待完善,需要从降低能耗、提高效能、促进低碳的角度,而不应是扩大税源、增加税收的角度征收能源税或碳税。

  4.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。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,核心是技术创新,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。低碳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先进技术的支持,而我国低碳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,低碳技术研发门槛高、投入费用多,研发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使低碳技术的研发止步不前。

  三、对策建议

  1.改善能源结构,发展低碳技术。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核电,积极开发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。

  重视自主研发低碳技术,引进和培养低碳技术高端人才,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自主研发低碳技术能力;建立重奖低碳生产产生重大技术革新的单位和个人制度;加强国际合作,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,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水平差异;打破国内各地区间以及国际上的先进低碳技术垄断局面,使得先进技术得以广泛推广。

  2.加强低碳制度创新,加强法制建设。抓紧修订《环境保护法》、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、《煤炭法》、《电力法》等环境和资源领域的专门法律;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、节约石油管理办法以及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,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,以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。

  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,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。完善促进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,改革和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资源、环境税费制度。

  加强能源市场机制改革,建立公正、公平的市场秩序。推进碳金融制度创新,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,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、碳减排环保基金、绿色保险产品,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。创新污染治理机制,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原则,推行市场化、专业化治污。强化生产主体社会责任、环保责任的同时,强化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职能。

本文来源:www.mupian.com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登陆

注册

搜索

掌上木片网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400-4000-400

微信账号:mupian123

木片邮箱:mp@163.com

新浪微博:000000

腾讯微博:400-4000-400

腾讯QQ:400-4000-400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木片网  

版权所有:阿泰克公司/澳森诺公司 网站监制:菲瑞克/戴尔塔/托马克林业公司 网站管理:易普公司

返回顶部